| 【原文】 一上高城万里愁,蒹葭杨柳似汀洲。
 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 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
 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
 
 【译文】
 
 登上百尺高楼,引我万里乡愁。芦苇杨柳丛生,好似家乡沙洲。
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,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。山雨即将来临,满楼风声飒飒。
 黄昏的秦汉宫苑,一片荒凉,鸟儿落入乱草之中, 秋蝉鸣叫枯黄叶间。
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, 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。
 
 【注释】
 
 
蒹葭 jiān jiā:芦苇一类的水草。
		
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,因喻微贱。亦常用作谦词。
 《诗•秦风•蒹葭》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,后以“蒹葭”泛指思念异地友人。
汀tīng洲:水中的小洲。〔芜〕丛生的杂草。
	芜(wú)
 草长得杂乱:荒~。~城(田地荒芜长满乱草的旧城)。
 乱草丛生的地方:平~。
 喻杂乱(多指文辞):~杂(杂乱,没有条理)。~词。~劣(杂乱拙劣)。
行人:这里指作者自己。当年事:指秦、汉灭亡的往事。 作者简介:
 许浑(约 791- 约 858),字用晦,丹阳 ( 今属江苏 ) 人。唐代诗人,七五律尤佳,诗中多描写水、雨之景,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,并以“许浑千首湿,杜甫一生愁”评价之。代表作有《咸阳城东楼》。
 写作背景:
 此诗大约是许浑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。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,政治非常腐败,农民起义此起彼伏。一个秋天的傍晚,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,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。
 
  诗人登上咸阳城楼,极目远眺,忽而生出“万里愁”。这看似浑茫无端的愁绪,实则出自真情。因为远远望去,烟迷蒹葭,雾锁杨柳,那景致颇像江中的小洲。首句“一上”对应“万里”,有力地表现出愁绪的突兀而浓厚。溪云乍起,夕阳沉落,山雨将至,风声满楼,这些景物描写层层推进,极力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。接下来写秦苑、汉宫的荒废,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。但还是别去追寻前朝往事吧,因为时移世迁,历史痕迹已难以分辨,只有滔滔渭水依然东流。其中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是千古名句,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。
 参考资料:
 
  《咸阳城东楼》 
  【九上语文】咸阳城东楼 
 |